中科宇航產業化量產基地 中國小康網訊 5月20日至23日,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這是大灣區最高水平的科學盛會,5位諾獎級別學者,近百海內外院士,眾多國際組織、協會代表與會。 位于灣區之心的廣州南沙也正在成為灣區科技力量匯聚的中心。 在南沙的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項目的施工現場,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正在建設當中。明珠科學園是南沙科學城的核心區域。以此為中心,南沙已經初步形成“1+1+3+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此外,《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規劃(2022—2035年)》提出南沙科學城5大戰略定位: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發展重點承載區、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產業策源地、創新發展政策改革試驗區。 在大裝置大平臺方面,南沙同樣“耀眼”。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已匯聚包括18位領軍人才、80位科研人員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科創土壤越來越肥沃,順理成章的就是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由廣東省政府統一部署,廣東省科技廳、廣州市科技局、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聯合支持共建的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全國首創了“科技服務電商”模式,已在百度搜索“技術轉移”排名第一。集聚整合了國內外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機構、資本等資源的“華轉網”正在努力建設成為立足華南、輻射全國、面向國際的綜合型技術轉移高端樞紐平臺。 近年來,南沙加快構建科技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9%。汽車制造業產值近2000億元,形成多賽道汽車融合發展勢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蓬勃發展,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超1000家;南沙晶圓、芯聚能等建成投產,芯粵能項目試生產,率先實現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商業航天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產業格局。(胡妍謝子亮) 編輯:張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