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合浦縣以河流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共治水環境、共育水經濟,持續優化水系生態。2020年,合浦縣被列為全國首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之一,并獲得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實施情況終期評估優秀等級。 共治水環境優化“生態之水” 合浦縣內水系發達,共有河流107條,其中包含32座水庫。如何治水興水,造福百姓民生?近年來,合浦縣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建立常態機制、出臺激勵措施、創新河湖模式,不斷深化和強化河長制,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河湖面貌和河流水質顯著提升。2022年度,實現國控斷面水質100%達標。 為全面提升河湖治理管護水平,合浦縣設立縣、鎮、村三級河長共364名,建立“1名河長+1名巡河員+1名護河員”的“1+1+1”河渠監管模式?!霸O立了河長,還要調動河長的積極性,讓各級河長切實動起來?!焙掀挚h河長辦周潔介紹,該縣出臺考核辦法,實行河長履職考核,設定河長履職標準化管理流程,對巡河頻次、巡河考評、巡河巡查內容等做了進一步規范。比如,對河長巡河的長度、時長、頻次進行量化。 該縣還全面推行“河長+”工作機制,縣河長辦聯合公安、教育、檢察院、法院等部門,構建“河長+警長”“河長+校長”“河長+檢察長”“河長+審判長”等工作機制,不斷為河長制擴能。在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方面,該縣探索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多元管護模式,實現管理模式從粗放式向專業化、規范化轉變。比如,該縣因地制宜探索形成“1+2+河長”管護模式,即每座水庫落實“1名水庫職工+2名外聘群眾+鎮、村兩級河長”負責,實行汛期輪班值守和非汛期的巡查值守,有效扭轉了小型水庫以往由村民看守但看不好、守不住、糾紛多的被動局面。2021年,合浦縣入選水利部公布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名單。 此外,該縣還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和工作專班,結合人口集聚程度、地理條件等因素,投入2874.6萬元實施11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治理黑臭水域總面積1.9萬m2,受益群眾3.5萬人。同時立足“全民建、村民管、村民治”,新建農村污水處理站27座,項目綜合整治面積220.23 平方公里,覆蓋3個鄉鎮14個行政村,受益人口14.13萬。 共育水經濟做活“產業之水” 合浦,位于北部灣畔,南流江入???,歷史上,豐富的水系為合浦帶來繁榮。20世紀60年代,由于圍塘養殖,部分河道淤積,河道斷流,水生態環境退化。如何改善水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產業發展?是當地亟須解決的一道難題。 “針對合浦縣水系存在的問題,圍繞區域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提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統籌規劃、系統治理,因地制宜、示范引領,創新機制、強化管護的工作思路?!焙掀挚h水利局副局長李紹鵬介紹。近年來,合浦縣通過對縣域內水系現狀及問題進行全面梳理,設計了“一脈兩帶三引擎,五區帶動雙示范”的建設方案,形成水系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改善、綠色產業發展的濱海平原河網區農村水系連通及綜合治理示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 合浦縣總投資5.38億元疏浚河道,綜合治理周江水系54.1公里,新建周江連通渠1.5公里,修繕加固吳屋坡引水渠1.7公里,建設水閘3座,周江水系恢復了灌溉、輸水、防洪、生態等基本功能,防洪除澇受益面積達22.5萬畝,防洪保護人口5.5萬人,實際受益村莊29個,有效保護河道兩岸耕地,助推萬畝高標準農田、萬畝水果產業園區、萬畝豇豆產業鏈發展。 同時,該縣依托水資源發展現代漁業,利用發達網狀河系打造集種植、養殖、銷售、技術推廣、觀光交流等于一體的“水稻+反季節小龍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引進先進水產技術發展現代小棚對蝦專業化水產養殖示范基地,打造綠色生態臺灣漁業小鎮核心區。去年,帶動建設海鴨蛋全產業集群和以養殖七星鱸魚、石斑魚、金鯧魚、馬友魚等優質名貴品種為主導產業的桂臺農漁業合作雙創園。2022年,全縣農林漁牧業總產值194.97億元,比增4.77%。(林軍) 來源:合浦縣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