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記者 劉彥華 “2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顯示,在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城市環境、義務教育等15項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中,時隔三年,公共安全再次位列榜首。 圖源 hellorf 隨著寒假結束,2月中旬,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陸續迎來“開學季”?!缎】怠冯s志、中國小康網記者發現,不少地方的學校,不約而同都選擇了以安全教育開始新學期的第一課。 在上海,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公共安全教育開學第一課》(第十一季)正式開播,聚焦勞動安全、網絡安全、住宿安全等校園安全問題,講解實用的安全知識,傳授應急避險技能,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市消防救援支隊指導學校開展應急疏散演練,言傳身教當好校園安全“藍老師”; 在四川省涼山州,全州1726所學校、130余萬名師生及相關人員共同參與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第一課·森林草原防滅火”主題教育活動; …… 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安全第一”是最廣泛的社會共識?!?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顯示,在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城市環境、義務教育等15項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中,時隔三年,公共安全再次位列榜首。 公共安全領跑九大細分指標 2023年1—2月,《小康》雜志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2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23年度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為66.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2分。 “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脫胎于“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緊隨時代發展客觀情況和發展趨勢,經更新完善而形成,主要從科技、公共安全、文化娛樂、行政管理、市政建設及環保、社會保障、就業服務、教育、醫療衛生等九個方面進行測評。 結果顯示,本年度,前述九個方面的細分指數與上一年度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萍贾笖档梅譃?4.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文化娛樂指數得分為63.5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行政管理指數得分為63.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2分;市政建設及環保指數得分為63.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5分;社會保障指數得分為64.6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就業服務指數得分為64.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分;教育指數得分為63.1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醫療衛生指數得分為65.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5分;公共安全指數得分為88.1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8分,在本年度九個細分指數中得分最高,且進步最快。 2023年春節期間,南京秦淮燈會恢復線下觀燈游園活動,游人如織、流光溢彩,期盼已久的煙火氣撲面而來。有數據顯示,僅元宵節當天夫子廟景區觀燈人數就達到了25萬人。 人山人海中,還藏著另一道風景。軍姿筆挺的武警官兵沿街站成一排,雙手緊抓身邊戰友的腰帶,用身體形成一道屏障,筑起守望的“人墻”,守護著人們的安全。 這不是個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成果顯著。黑龍江省近五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個五年下降89.3%、52.1%;上海市新型現代警務機制基本成型,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顯著增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10年實現“雙提升”;江蘇省高標準推進“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專項整治,2022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比2017年分別下降86.66%和85.67%;福建省有力處置金融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居全國第一檔;廣東省2022年面對歷史性的“龍舟水”和北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建國以來首次啟動全?、窦壏姥磻表憫?,及時轉移155萬危險區域群眾,沒有發生群死群傷事故,堅決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歷時三年,終于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全面獲取了全國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6大類23種共計數十億條災害致災要素數據。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用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的話說,這次調查,我們實現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在統一的技術體系下開展普查調查工作,推動致災數據和承災體數據的有機融合,推進了部門間數據共建共享共用;第一次全面摸清全國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家底”,形成具有空間位置和物理屬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數據,特別是城鄉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第一次摸清了全國森林可燃物載量的“家底”,為我國森林草原火災防治提供重要基礎;第一次補齊1978年以來長時間序列縣級尺度歷史災害數據不完整的短板,全面調查了1949年以來89場重大地震災害、洪澇災害、臺風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災情數據和救援救災情況;第一次開展并形成了覆蓋“全國—省—市—縣—鄉鎮—社區村—家戶”的政府、社會、基層、家庭等全國綜合減災能力調查數據集。 最受關注的社會問題:非婚生育 按照慣例,“2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還進行了“最受公眾關注的十大社會問題”排行,結果顯示,在醫患關系、35歲現象、養老、大學生就業、公務員熱、保障房建設、虐待兒童、擇校、異地高考等30多個選項中,非婚生育以高達38.1%的得票率排在首位。第二至十位的依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食品安全、看病難看病貴、穩樓市、35歲現象、延遲退休、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糾紛、職場內卷、離婚率逐年攀升。 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沖上熱搜,四川省成為繼廣東省、陜西省、福建省后又一個允許非婚生育的省份?!端拇ㄊ∩怯浄展芾磙k法》明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新規未出現此前政策中的“夫妻生育”字樣。同時強調,生育登記為即時登記,不得設置前置程序和附加條件,不得將生育登記與入戶、入學等掛鉤。 政策轉變,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有人反對,認為取消婚姻限制是在鼓勵婚前生育。也有人支持,認為取消婚姻限制能夠刺激人口增長。 對此,四川省衛健委在官方解讀中曾回應表示,辦法中所說的“生育登記”并非大眾所認為的“上戶口”。生育登記可以通過網上登記,主要是向群眾宣傳告知其有哪些權利、義務,也是部門對群眾基本情況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四川省在內的多省允許非婚生育,其政策實施的一個共同背景是,我國生育率下降,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持續走低?!吧怯浫∠Y婚限制”不是為了鼓勵非婚生育,而是為了更好地進行人口管理,更好地保障女性生育權利。多位專家表示,在人口登記服務管理中將生育與婚姻的關系松綁,體現了新時期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是一種進步,但這僅僅是一個微小的規范性改革,要想真正實現優化人口發展戰略、促進家庭建設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生育友好支持政策體系,從方方面面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最期待:藥品耗材擠水分 不只是生育問題,“2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還顯示,雖然72.2%的受訪者認為所在城市公共服務總體水平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距離公眾的希望仍有一定距離。其中,醫療、環保、教育依然是公眾最希望改善的三件事。 醫療問題一直是民生熱點。調查結果顯示,在“公眾眼中‘最貴’的十項公共服務”排行榜上,位列榜首的正是醫療衛生。面對“所在城市‘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最近一年是否有所改善”一題,58.1%的受訪者給出了否定答案。63.8%的受訪者認為醫療價格較貴,但可以承受;17.4%的受訪者認為醫療價格較貴,難以承受;7.5%的受訪者表示很貴,無法承受。 良好的環境是人們健康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和健康觀念深入人心,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現實中,仍有部分個人或企業單位對環境治理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不夠了解和重視, 非法傾倒危險廢物、非法采礦等各種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仍時有發生。受此影響,在超四成的受訪者看來,與之密切相關的環境保護的公共服務價格也非?!鞍嘿F”,高居“公眾眼中‘最貴’的十項公共服務”排行榜第二位。 教育關系千家萬戶,憑借著34.5%的得票率,義務教育位列“公眾眼中‘最貴’的十項公共服務”排行榜第三位。這已是該選項連續三年位居該榜前三。25.1%的受訪者反映“就近入學難、異地高考難、轉學籍難”。28.2%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我國義務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公平配置。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要在“改”字上下功夫。調查結果顯示,面對“您認為目前中國公共服務事業最嚴重的問題是什么?”一題,75.5%的受訪者給出的回答是,“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在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之間供給水平差距較大,分配不均?!?5.2%的受訪者反映,“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少,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生活需求?!?3.0%的受訪者認為是“服務質量偏低”。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伴隨著財政部、稅務總局、央行等部委年度工作會議陸續召開,本年度“民生清單”重磅出爐,“幫助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價格監管力度”“持續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切實做好實施‘乙類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療費用醫療保障工作”等各種關乎國計民生的工作任務被提上了日程。 面對這份“民生清單”,國人最期待什么?“2023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顯示,得票率位列前五位的依次是:“持續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基礎教育方面繼續突出抓‘雙減’”、“加強對低保邊緣人口、支出型困難人口的專項救助”、“幫助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價格監管力度”。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3月上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