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調查結果顯示,對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45.7%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3個百分點。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2023年3月,《小康》雜志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了“2023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23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為76.0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5分。 調查結果顯示,對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45.7%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3個百分點;30.1%的受訪者評價“一般”,比上一年度減少了7.1個百分點;24.2%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8個百分點。對自己及家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表示“滿意”的受訪者占比36.3%,比上年度減少了12.9個百分點;表示“不滿意”的受訪者占比29.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8.9個百分點;表示“一般”的受訪者占比提高了4個百分點,達到了34.5%。 自認健康的受訪者不足兩成 “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脫胎于“中國生命小康指數”,緊隨時代發展客觀情況和發展趨勢,經更新完善而形成,主要從居民健康滿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等三個方面來衡量。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標包括平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被稱為居民健康的“三大指標”;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標包括每千人口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等。 與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的三個細分指數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數得分最高,為81.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6分;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數次之,得分為72.4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8分;居民健康滿意度指數得分最低,為71.9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2分。 按照慣例,“2023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調查請受訪者對自己當前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自評。結果顯示,57.7%的受訪者自認為“處于亞健康狀態”;20.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一般”;認為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健康”的受訪者占比15.4%,其中13.8%的人表示自己“比較健康”,1.6%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健康”;用“大病沒有、小毛病不斷”來評價自己身體狀況的人占比5.7%;另外,還有1.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狀況“非常糟糕”。 在“國人的十大亞健康表現”排行榜上,排在首位的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其次是睡眠紊亂,再次是眼部干澀,排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疲乏無力、反應遲鈍、急躁易怒、情緒低落、記憶力下降、頭昏頭痛、肌肉及關節酸痛。 “2023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還對人們的健康理念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顯示,與去年相比,以“健康”換“金錢”或“職位”的人更多了。在今年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 43.5%%的人表示對此種觀點和做法并不認同,但必須這么做;9.7%的人對此表示認同,并且也一直在這么做。去年,對這一觀點和做法并不認同但卻這樣做的人占比31.3%,比今年少12.2個百分點;對此表示認同并且也在這樣做的人占比4.5%,比今年少5.2個百分點。 眼健康成新憂 亞健康與生病只有一步之遙?!?023中國現代生命發展指數”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的受訪者都在擔心自己會生病,其中,人們最擔心自己得的十種病癥是癌癥(75.4%)、心臟?。?2.7%)、眼?。?4.1%)、抑郁癥(19.8%)、三高(19.3%)、頸椎?。?4.0%)、中風(13.6%)、痛風(11.9%)、肺?。?0.5%)、脫發(9.2%)。談癌色變,這已是癌癥連續九年登上“公眾最擔心的十大病癥”之首。 在這一排行榜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眼病,自去年首次闖入前十后,本年度再次闖入前三。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對此表示擔心。 眼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年齡段人群全生命期,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眼健康工作?!笆濉逼陂g,我國眼科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白內障復明手術在縣域普遍開展。眼科醫務人員隊伍不斷完善,眼科醫師數量增加至4.7萬名?!笆濉蹦?,我國盲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證,我國消除了致盲性沙眼這一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超過3000,較“十二五”末翻一番。但是,我國仍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致盲性眼病以白內障、近視性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為主。 一老一小是改善眼健康問題需要重點關注的兩類人群。 據《2021—2022年度全球眼健康調研報告》《中國白內障認知與診療現狀調研報告》,白內障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60—89歲的老年人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2020年,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已超過3000,30年間上漲近38倍。對此,去年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已有明確工作部署,提出要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持續開展“光明工程”“光明行”等活動,推動白內障復明手術技術下沉,提升縣醫院白內障復明手術能力。指導醫療機構規范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強化手術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術后隨訪制度。 關于兒童青少年的眼健康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調研材料。其團隊在上海、山東、山西、天津、遼寧、新疆和廣東等7個省區市對5萬余名家長、學生和教師進行的抽樣調研結果顯示,用眼負荷大、缺乏戶外活動、睡眠不足、不良用眼習慣,是導致兒童眼健康不良的重要誘因;近30%的小學生和初中生、50%的高中生,每天課后使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的時間超1小時;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中,多部門協作不暢、信息互聯共享不足,則是影響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檢測的其他因素。 范先群認為,在互聯網浪潮下,兒童青少年的學習方式、消費習慣、娛樂渠道、社會交際等行為模式,已逐漸形成了高度互聯網黏性。近視防控亟待與時俱進,將焦點前移,實行防治兼重。 其實,“近視低齡化”已不再是新鮮的話題,《“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特別強調了要加強0—6歲學齡前兒童的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提倡預防為主和強身健體防近視,鼓勵眼科專家進校園進行科普宣傳、開展中小學生健康月活動等。對于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開展科學驗光。提升近視的早期診斷和防控能力,加強近視的科學矯治,從而延緩近視進展,同時避免使用不當的產品導致的二次傷害;已經發生高度近視者要盡早實施干預措施來減少致殘致盲。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實現1—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不斷提高,高度近視導致的視覺損傷人數逐步減少。 ?。ā缎】怠贰ぶ袊】稻W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4月上旬刊 |